收藏
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学校的心理辅导——心灵的导航》PPT班会课件,共20页。一、 遵循原则1. 保密性原则。保密性原则使指保守当事人谈话内容的秘密,其目的是为了建立双友的相互信任。但如果你发现求助者存在明显的自杀倾向,或有伤害他人、精神疾病倾向时,应及时联系心理专家和有关机构,给予及时的阻止或援助。2. 理解的原则。能设身处地感受来访学生的内心体验,深入了解他的行为动机。那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十分渴望得到理解和关注,只有感受到他人的关心和支持时,他们才会敞开心灵,辅导也才可能有效。3. 信任的原则。辅导老师对来访学生的信任,会让他觉得受尊重、爱护,他才会有安全感,产生以良好的表现来报答此信任的心理,这种心理对学生的自我成长是十分重要的。4. 启发性原则。辅导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来访学生多提供的信息,循循善诱、引导来访学生进行自我分析,认识到自己问题的根源所在,尝试自己解决问题。5. 发展性原则。学生的问题主要是成长、适应问题,而不是心理疾病。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来访学生的问题,相信通过我们的帮助,学生最终是能够好转并健康成长的。二、掌握技术(一)注重倾听,不要急于评判1. 倾听的方式。辅导老师在倾听时应注意要认真、有兴趣、设身处地地听,倾听中目光要专注柔和地看着对方,适时给出回应。2.倾听的内容。辅导老师要听懂求助者通过言语、表情、动作表达出来的东西;听出来助者在交谈中后省略的和没有表达出来的内容或隐含的意思;所出求助者自己都不知道的潜意识。(二)注重接纳,不要批评指责1. 接纳是无条件的,教师对学生所表达的信息绝对不可表露出反感、反对甚至是恼怒的态度或情绪;2. 接纳是有原则的,接纳不等于放弃教师的自我见解,接纳不代表认可或同意学生所讲的一切,而是代表教师把学生看作是一个平等的人,能有权表达他的想法。3. 接纳并不仅仅是保持中立,而是指教师虽然不同意学生的意见或主观感受,但仍然愿意认真听取学生的看法,所以接纳是一种主动与积极的态度。4. 接纳并不是一种虚假的表态或暂时的忍耐,接纳应该表里如一的,即老师是从心里尊重学生的看法,但是“你可以表达你的想法,我也可以表明我的意思。(三)注重情感,不要同情安慰同感是指辅导教师放下主观的态度和认识,设身处地去感受来访学生的两心体验,了解其所想所为的动机缘由,不以自己为参照标准去评判当事人的是非得失,是辅导教师给予学生的一种平等的共鸣式的反应。辅导老师感受来访学生的处境心情并表示关切,其目的不仅是要让对方走出情绪阴影,更是为了启发他学会自己思考分析问题,以寻找自我解脱的良策。(四)注重引导,不要教诲指令教师进行个别辅导时,一定要以发展当事人的独立思考与决策能力并达到的自我完善为根本目标,而不能如日常教育过程中的谈话那样,基本上采用规劝说教方式,并总是以帮助学生解决当前问题为直接目标。三、消除误会误区一:学校的心理辅导就是思想教育工作有人认为心理辅导就是做思想教育工作,因为两者都是依靠谈话来改变人的观点和行为。他们在许多方面有显著的区别。区别之一是:思想教育是自上而下的一种带有指导性的强迫性的说教,强调说服教育,探讨“对不对”,中如案例中的辅导教师教育学生不能偷果汁一样,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的特征;心理辅导参与者双方是平等的,它是一种耐心细致的聆听和引导。侧重人性,肯定个人价值,采取客观中立态度,寻找心理症结,探讨“为什么”,它不是灌输式、强制式的说服教育,而是辅导者给予受辅导者的一种协助与服务。误区二:学校的心理健康辅导就是师生间的聊天谈心。师生谈心是教师用于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一剂“良方”。然而,在课间、家访乃至日常交往中所开展的师生间谈话,往往是表面和肤浅的,这样的谈心,就内容而言,往往对多数学生是适用的,无特别的针对性;就深度而言,许多时候仅停留于众所周知的公理上。其实,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原因是复杂的,倘若我们仍然用一种模式化的方法、手段去应对,心理辅导与一般传统的道德说教还有何区别呢?心理辅导的人性化特点又如何显现出来呢?误区三:学校的心理健康应该解决学生的具体问题。许多人认为心理辅导就是替人解决问题,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事实上,单单解决问题并不是辅导。因为倘若每次辅导都只是替当事人解决眼前问题,则治标不治本,因此,治本才是良方,简单替他解决问题,只应视为整个治本过程中的副产品,其实在辅导过程中,辅导教师应该对问题有全面的评估,以期能够顾及到较高层次的目标。误区四:心理辅导是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辅导教师是无所不能的。一些来访学生容易将心理辅导神化,觉得辅导教师无所不能,期望通过一两次咨询就能得到一剂良药把心结打开,或者将心理包袱丢给教师,由教师代为解决,而自己无须思考、努力、承担责任。有的教师在接触辅导的初期,信心满满,认为自己可以解决学生所有的问题,有时辅导一到两次,觉得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就大失所望,对自己的辅导工作产生怀疑。其实,心理辅导是一个连续、艰难的改变过程。心理问题通常与来访学生的个性特征及生活经历有关,没有强烈的求助愿望和改变动机,没有坚定的决心和顽强的毅力,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而辅导教师只是起到分析、引导、启发和支持的作用,他无权把自己的价值观和愿望强加给来访的学生,更不能替代学生去改变或做决定。真正的“救世主”只会是来访学生自己。... ... ...关键词:心理健康主题班会PPT课件免费下载,.PPTX格式; 本作品中主体文字及图片可替换修改,文字修改可直接点击文本框进行编辑,图片更改可选中图片后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更换图片,也可根据自身需求增加和删除作品中的内容,源文件无水印。如认为该内容涉嫌侵权,可通过邮件提出书面通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