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溶液的形成》溶液PPT免费课件(第1课时),共20页。1.溶液的三个特征:(1)均一性:溶液中各处的性质相同。如密度、浓度、颜色等。(2)稳定性:在温度不变,溶剂的量不减少时,溶质不会从溶液中析出。(3)混合物:溶液一定是混合物。但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酒精不是溶液。2.溶液一般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都是无色的。如CuSO4溶液呈蓝色、FeCl2溶液显浅绿色等。3.一种溶液里所含的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几种。4.最常见的溶剂是水。此外汽油、酒精也是常见的溶剂。5.物质溶解时的能量变化(1)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有两种变化过程:吸收热量的扩散过程;放出热量的水合过程。(2)溶解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若扩散吸热>水合放热,则溶液温度降低,如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若扩散吸热<水合放热,则溶液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浓硫酸溶于水,溶液温度显著升高。知识点1:溶解的过程1.(北京中考)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蔗糖 B.泥土 C.面粉 D.花生油2.(长沙中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是混合物 B.溶液一定是无色的C.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植物油和水可以形成溶液知识点2: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4.某同学进行“物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的探究实验:他取三支试管,向试管中分别注入5 mL水,测得水的初温为20 ℃ ,再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各加入3 g NaOH、NaCl、NH4NO3固体,振荡。(1)“振荡”试管的目的是加速固体的溶解。(2)用温度计分别测三支试管中溶液的温度,高于20 ℃的是NaOH溶液, 这是因为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3)装有NH4NO3溶液的试管外壁有水珠产生,原因是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4)由此探究实验可知,氯化钠溶于水时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知识点3:乳化现象5.化学实验后我们要有清洗仪器的好习惯,以下清洗方法中,原理与另外三种不同的是(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内壁有碘的试管用酒精清洗C.用水清洗蒸发皿中的少量食盐D.内壁有植物油的试管用洗洁精清洗... ... ...关键词:溶液的形成PPT课件免费下载,溶液PPT下载,.PPTX格式; 本作品中主体文字及图片可替换修改,文字修改可直接点击文本框进行编辑,图片更改可选中图片后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更换图片,也可根据自身需求增加和删除作品中的内容,源文件无水印。如认为该内容涉嫌侵权,可通过邮件提出书面通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溶液的形成》溶液PPT免费课件(第1课时)
这是互教网提供的《溶液的形成》溶液PPT免费课件(第1课时),可免费下载个人研究使用。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溶液的形成》溶液PPT免费课件(第1课时),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溶液的形成》溶液PPT免费课件(第1课时)文档下载网址链接:
推荐度:





点击下载视频或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