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教网(hujw.com),让工作学习更简单!
首页 > PPT课件 > 语文课件 >  《扬州慢》PPT课件下载
收藏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扬州慢》PPT课件,共27页。学习目标1.理解词中的“黍离之悲”。2.掌握情景交融、用典、虚实结合、对比等主要表现手法。3.深入体会作者怀古伤今、感时伤事的爱国情怀作者简介中国文学史上,宋词和前代的唐诗,后代的元曲,都分别是代表 一个时代的文学样式。宋词按时代分为北宋、南宋两个时期;按流派, 习惯上又分为豪放、婉约两派。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是苏轼和辛弃疾,婉 约派(也称格律派)在北宋的代表是柳永,在南宋的代表,前期是女词人 李清照,后期则推姜夔。《扬州慢》便是姜夔的代表作。姜夔,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南宋著名 词人,音乐家。少年时期流寓湘、鄂间,后移往湖州(今浙江),漫游苏、 杭、维扬等地,与范成大、杨万里、辛弃疾等人交往。这对他在诗词艺 术的发展上颇有影响。作者简介他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善书法,精音乐,在词坛上属婉约派。他主张严谨的格 律和章法,反对油腔滑调,不写淫词秽语;在文学上刻意求 工而不流于浮艳轻靡,对后世有较大影响。他屡试不中,没 有做过官,一生过着清客生活。正因为他托身权贵门下,生 活闲适,和当时的社会现实相脱离,以致视野不阔,情调低 沉,这在他的诗词中有明显的反映。著有《白石道人诗集》。作者简介在姜夔生活的年代里,南宋小王朝国势危弱,长江以北 的淮河一带已成为荒芜的边地。但大多数的士大夫却只顾宴 饮逸乐,不思恢复。在词人早期直至晚年的部分作品中,能 针对这种情况,反映了一定的爱国精神和不满现实的思想, 特别是晚年时,他那力主恢复,同情沦陷区人民的思想倾向 较之早期作品有进一步的发展。作者简介在南宋词坛上,姜夔、辛弃疾、吴文英鼎足而三,成为 “清空”词派的代表作家,在宋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留有《白石词》,其中有十七首附有旁谱,这是宋词中仅存 的乐谱。姜夔的词,常有小序,提示写作缘由和主旨,大都 语言精练,文笔优美,一散一韵,值得并读。背景简介扬州,自从隋代开凿运河之后,成为了南北运输的要道,商贾 云集,珠帘十里。而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渡淮,扬州变为残破 不堪。绍兴三十一年 (公元1161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虽已时隔十五年了,但作者经过扬 州时依然“荠麦青青”,疮痍满目,不禁追忆丧乱,“感慨今昔”,表露出对国家衰亡的悲痛。虽然情调凄怆,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题解《扬州慢》,既是词调(词牌),又是题目,与词的 内容密切相关;以后此词只被用作词谱,就与词 容无关了。慢,慢调,词曲的一种格调,因曲 而得名。任务一:读序言,明创曲之因, 解黍离之悲思考:作者写词的缘由以及如何理解黍离之悲?l感慨今昔——黍离之悲:昔盛今衰的亡国失土的家国之痛。l作品中的寄慨很深的家国之恨。l《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行步迟缓),中心摇摇(心神不宁)。知我者,谓我 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思考:作者写词的缘由以及如何理解黍离之悲?《诗序》中称: 《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 宗周庙室,尽为禾黍,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后 来就用“黍离之悲”表示家国残破之痛。 词的上、下阙各有侧重, 通篇与词前小序结合,紧扣驻、看、闻、想以抒发“黍离之悲”并 运用联想把昔日的盛况反映今日的荒凉,构想巧妙,对比强烈,情 景相生,色彩鲜明,加上作者又精通音律,注重词法,写来音调和 谐,辞句精炼,委婉含蓄,结构严密,体现了婉约派的词风。任务二:围绕黍离之悲: 赏炼字之妙,品手法之巧。能否用文中的三个词来表 现扬州城的昔盛今衰及盛 衰之因。l 昔盛: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过春风十里l 今衰: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l 原因:自胡马窥江去后:战争:毁灭一座城池,一个民族,千 万个家庭。任务三:梳理出表现扬州盛衰的句 子:细细品鉴炼字和手法, 感受盛衰。本词提到次数最多的古人是谁?找出相关句子,并 分析其手法和作用!l杜牧:——引用、用典——扬州城:昔盛:反衬如今的衰败:1.淮左名都,竹西佳处,2.过春风十里——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青楼林立,歌妓如云ꢀ本词提到次数最多的古人是谁?找出相关句子,并 分析其手法和作用!3、纵豆蔻词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青楼林立,歌妓如云。4、青楼梦好,难赋深情——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遣怀》——青楼林立,歌妓如云。在当时一个地方青楼林立,歌妓如云:商业气息浓,经济发达。本词提到次数最多的古人是谁?找出相关句子,并 分析其手法和作用!5、二十四桥仍在,——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 《 寄扬州韩绰判官》:介绍二十四桥:一种认为是24座桥,一种认为是一座桥(特殊: 二十四米长、二十四个台阶和石柱,二点四米宽等)——火树银花合, 星桥铁锁开。(唐.苏味道);清明上河图。作用:杜牧诗让人想起昔日扬州繁盛的情景。而的扬州却是如此萧 条,寂寞冷清,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抚今思昔,有力地表达了作 者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扬州在诗中是美好的,在现实中是残酷的。(杜牧是扬州城 市的形象大使)用杜牧诗句既能表现扬州昔日之盛,又反衬今日之衰!今 日扬州之衰的句子有哪些?l今衰之句:1.尽荠麦青青——荒凉(野生的麦子,说明没有人工种的麦子)2.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破败(拟人、夸张手法、移情于景)l犹:仍然---自胡马窥江去后已经有12年了,还讨厌。战争创伤深重。(作者写本词时,宋金隆兴和议已达12年之久。南宋朝 廷苟安半壁,朝纲废弛)l厌:手法上看:拟人、夸张、侧写、移情于景。用杜牧诗句既能表现扬州昔日之盛,又反衬今日之衰!今 日扬州之衰的句子有哪些?l作用上看:“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侧写战争的残酷、血腥,破坏力大,给老百姓造成巨大心理创伤,谈战色 变。用杜牧诗句既能表现扬州昔日之盛,又反衬今日之衰!今 日扬州之衰的句子有哪些?l 3、“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荒凉,破败,战争还在持续着。l 寒:天寒+声寒+心寒l 空:营造凄凉、凄惨、萧瑟、空荡的意境:(扬州城在金兵铁骑下曾两次被侵<注释上有:1129年和1161年,作者写词时间:1176年>)l 城外战争的号角一直吹响,说明战争还在持续,还会爆发。城却是空的,为什么会如此?为什么没有军队戍守?扬州城有过两次劫难,难道还要重 蹈覆辙有第三次、第四次吗?这说明这些年(16年来)统治者不思戍边, 苟安一隅,不思进取,无忧患意识,疏于防范。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 州作汴州。用杜牧诗句既能表现扬州昔日之盛,又反衬今日之衰!今 日扬州之衰的句子有哪些?l 4、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l 手法:移情于景,拟人,动静结合l 曾经的扬州月:天下三分明月夜,无赖二分是扬州(可爱调皮的)l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欢闹喜庆的)l 如今的扬州月:冷而无声。桥仍在,但游桥人不在——物是人非l 天气寒冷:月光冷寒(夜雪初霁)l 月之冷? 环境冷清:(当年游桥赏月:人山人海,熙熙攘攘,如今空城无人)用杜牧诗句既能表现扬州昔日之盛,又反衬今日之衰!今 日扬州之衰的句子有哪些?l 冷月无声:心冷:月无人欣赏(“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作者对统治者的心灰意冷(统治者不思收复,醉生梦死)月之无声?--无声是内心沉痛的表现。痛而不言,难言;冷的不是月 光,而是寒了百姓的心。l 波心荡——河水荡漾也预示着国家的动荡不安和词人此时此刻的内心忧乱,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用杜牧诗句既能表现扬州昔日之盛,又反衬今日之衰!今 日扬州之衰的句子有哪些?5、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l 芍药:古代男女相约见面时相赠之物----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芍药的别名叫将离。l 红药:(红色的芍药)---乐景写哀情;以景作结;委婉含蓄,无人欣赏,无心去赏,只能是‘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扬州 芍药甲天下,春天来临,看到的不是红杏枝头春意闹的盎然生机,不是万紫千红 总是春的姹紫嫣红,而是无量春愁无量恨,一时都向指尖鸣的愁苦;春风春雨愁 杀人的凄凉。l 花开的越红越艳——突显扬州城的悲凉和破败——作者内心的痛感越强越浓。(黍离之悲)小结姜夔的词,是由凄清的境界和幽冷的色调及作者" 少年情事老来悲"的惆怅心情所形成的"清冷"风格。 这首词抒发了词人“黍离之悲”,作者即事写景, 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抒发了内心的郁愤,表达出 一片爱国深情。... ... ...关键词:扬州慢PPT课件免费下载,.PPTX格式; 本作品中主体文字及图片可替换修改,文字修改可直接点击文本框进行编辑,图片更改可选中图片后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更换图片,也可根据自身需求增加和删除作品中的内容,源文件无水印。如认为该内容涉嫌侵权,可通过邮件提出书面通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19700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