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时间的脚印》PPT免费教学课件,共21页。陶世龙(1929—),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中国著名的科普作家。1949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之后,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它科普作品数百篇,部分结集《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时间的脚印”指什么?本文的标题有何妙处?标题中的“脚印”指痕迹、印迹。“时间的脚印”就是地球变迁留下的印迹,是本文的说明对象。标题是从高士其《时间伯伯》一诗中引申来的,运用拟人的修辞,生动而形象,能激起读者的探究欲望与阅读兴趣。 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引出后文,后三段文字都在记叙如何记录时间的痕迹。这是一个总起句,与下段一问一答说明了岩石在被破坏与重生的过程中记录时间。这是一句提示语,后文则围绕岩石如何被破坏展开。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此两段明显是对第7段的进一步阐述。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回应第5段内容,同时引起后文岩石形成的具体过程。结论:单句成段的句子往往是本文内容和结构上关键。在说明文中,有提示重点内容、表示层次结构等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把握这些句子,能让我们更加迅速,清晰地把握文章结构。关注单句成段,理清说明顺序第一部分(第1—4段)提出“时间”的话题,表明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第二部分(第5—29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写岩石怎样记录时间的。第一层(5—21段)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第二层(22—29段)岩石保存了历史的痕迹。第三部分(30-31段)是文章的结尾,阐释读懂“时间的脚印”的意义。说明顺序:文章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写到岩石怎样记录时间,最后写读懂岩石记录的伟大意义,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由浅人深、层层递进的说明,便是采用逻辑顺序。这种写作方法叫类比,即基于两种不同事物间的类似之处,通过描写一事物来描摹另一事物。疑问: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展现岩石被破坏而逐渐形成泥沙的过程,这一内容与“岩石是怎么记录时间的”似乎关联不大,是否可以略写?发现:通过仔细阅读这部分内容,我发现作者详写这一部分的原因是:为下文说明岩石生成做铺垫,没有“老”的岩石不断地被破坏,就没有“新”的岩石不断地生成,这是物质运动规律的体现。因此,这些内容不仅不会喧宾夺主,而且会使人们对说明对象的了解更具体、更全面。品味语言辨析说明方法(1)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水流和风还不断地冲刷、吹拂着它。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打比方,把刮风沙的状态比作砂轮的转动,生动形象地说明风沙对岩石的破坏作用。(2)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举例子,列举兰新铁路建筑时几分钟就炸掉一个山头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说明人对岩石的破坏作用。(3)据计算,大约3000-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列数字。如果去掉“大约”,就表示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000-10000年的时间。事实上,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不论方法有多精确,也不论有多科学,都是推测出来的。所以,“大约”一词,恰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 ... ...关键词:时间的脚印PPT课件免费下载,.PPTX格式; 本作品中主体文字及图片可替换修改,文字修改可直接点击文本框进行编辑,图片更改可选中图片后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更换图片,也可根据自身需求增加和删除作品中的内容,源文件无水印。如认为该内容涉嫌侵权,可通过邮件提出书面通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可免费下载
一、特别说明:注册会员后每天有3次免费下载各类模板、素材、课程次数,请慎用! 二、如急需下载多个素材,请赞助VIP获取更多下载次数!点击了解详细说明 三、赞助方式:注册会员—>赞助获取更多下载次数上一篇:《时间的脚印》PPT优质教学课件
下一篇:《大雁归来》PPT免费教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