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优秀教学课件,共30页。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把握格物致知的精神内涵和现实意义。2.梳理演讲者的思路,把握演讲词层层推进的结构。3.推敲品味文章语句,理解本文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晓常识丁肇中,1936出生于美国。祖籍中国山东日照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讲座教授。发现J粒子,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美国政府授予洛仑兹奖;意大利政府授予特卡斯佩里科学奖。知背景1991年10月18日,《瞭望》周刊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情系中华”征文颁奖大会,作为获奖者之一,丁先生以《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为题,向与会的中国青年学生发表了这篇演讲,用自身的治学经验向大家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大家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探索去寻求真理,提出了新时代历史条件下的格物致知之道,对于从事现代科学研究的人员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识文本1.阅读课文,说说作者的观点和结论分别是什么?我们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2.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理清文章思路。第一部分(1)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习自然科学。第二部分(2~12)用中国学生存在的问题和自己的亲身经验,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第三部分(13)强调培养实验精神的意义,并对中国年青一代提出希望。重点探究1.《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2.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有何现实意义?(1)这是由中国传统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的;(2)这是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实验过程证明了的;(3)这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作者提倡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这对于今天素质教育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有重要的指导意义。3.这篇演讲是怎样层层推进、思路清晰地阐述观点的?(1)首先提出演讲的主题——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2)从中国传统教育引出“格物致知”,并与现代学术关联起来。在具体分析中,首先讲传统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并举了明代大理论家王阳明的例子;再讲现代观念中真正的“格物致知”的内涵和重要性。(3)谈完“格物致知”精神,再将目光放到中国学生身上,并以自己在国内和国外的求学科研经历,特别是受挫的经历,告诫大家要摆脱传统教育偏理论轻实验的缺点。(4)最后,又从学术研究的话题扩大到如何应对当下的世界环境,提升了演讲的现实意义。4.文中列举了明朝大理论家王阳明“格物”失败告终和作者初到美国学物理不知所措的生活经历这两个事例,这与本文论点有什么关系?这两个事例,在文章都是作者为了阐明观点所借以的事实论据。(1)王阳明的例证,很好地证明了在我国古代“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被埋没了的观点,王阳明失败的结局,是由于他的“格物”并不是真正的实验,而是把探究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是不理解“格物致知”真正意义的必然结果。(2)作者的亲身经历,雄辩地证明了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在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的观点。告诉人们“格物”即实验精神在科学研究上的重要性。两个事例,都为“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一中心论点提供事实论据。课堂总结本文思路清晰,说理充分,极雄辩地阐明了“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学习它,不只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开启了我们的思想之门。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精神,使自己成为一个努力探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合格人才。... ... ...关键词:应有格物致知精神PPT课件免费下载,.PPTX格式; 本作品中主体文字及图片可替换修改,文字修改可直接点击文本框进行编辑,图片更改可选中图片后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更换图片,也可根据自身需求增加和删除作品中的内容,源文件无水印。如认为该内容涉嫌侵权,可通过邮件提出书面通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