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灯笼》PPT精品教学课件,共31页。学习目标1.把握主要内容,认知文中“灯笼”的民俗意义。2.品味精彩语言,分析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3.体会作者情感,培养担当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作者简介吴伯箫(1906—1982),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吴伯箫出生并成长于山东的一个乡村;在曲阜读书时受“五四运动”影响,参加罢课、查日货、宣传民主与科学等活动;1925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开始文学创作;1930年代初在山东当老师,创作了许多散文,《灯笼》是其中之一;1930年代末赴延安参加革命。吴伯箫的散文常从“一枝一叶”的普通事物中深入挖掘,以小见大,引申出深刻的内涵。代表作有《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窑洞风景》等。研读课文,感知内容文章第1段:开篇说“火”。先说小孩子喜欢火的天性,再说大人也须用火。看似都与“灯笼”无关,实为伏笔,为后文“灯笼”做铺垫。“爱光明”“喜欢火”“喜欢亮光”,是关键性词语,表明小孩以及人类追求光明的普遍特点。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文章情趣。文章2~11段:文章主体,回忆“灯笼”。第2段:联想回忆的灯笼。第3段:祖孙提灯笼夜行。第4、5段:母亲嘱咐打纱灯。第6段:乡俗还愿挂红灯。第7段:元宵节张灯结彩。第8段:族姊远嫁官衔灯。第9段:朱红描字纱灯上。 第10段:献帝灯笼眼泪长。第11段:灯笼下的马前卒。背景链接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者在精心安排下,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九一八”的炮火不仅震碎了壮丽的祖国河山,也击破了无数文士的美好幻想,这其中就包括吴伯箫。然而,国民党政府竟然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他十分愤懑,忧心如焚,怒火中烧,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于是,他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坚持业余写作,疏解一腔积郁。吴伯箫在这一时期的散文,常常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律,即使在回忆童年生活的篇章里,这一旋律也时常跳跃而出。《灯笼》正是这个时期的文章。①小处写起,以小见大本文由作者早年乡村生活中的一个微小之物“灯笼”写起,记叙细碎的事件,抒发细微的情感。由一家一村延及天下,由一时一事延及历史,由个人延及社会。最后所述国家之事、所抒壮烈之情,才是作者真正的写作主旨。②双线并行,形散神聚本文以“灯笼”为明线。谈乡俗,谈亲情,谈历史,谈壮志,“灯笼”是一个联结点、寄托物。课文中诸多的看似相关又不相关的琐碎之事都是依据“灯笼”聚合在一起的,所有的细小事件无不与“灯笼”相关。情感是课文的暗藏线索。它既能串联起各种材料,又是课文的灵魂所在、主旨所在。课文依据情感线索安排材料次序,恰当地布局谋篇。作者对所描写的早年乡村生活充满深情,延伸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表达激情,最后以“数燎原的一把烈火”抒写了家国情怀。细读课文,品味语言散文的语言表达与情感抒发息息相关,短句多,一方面显出语言的简净,另一方面还表明抒情的节制、含蓄。但是简洁不等于简单,课文中的诸多短句都是很值得吟味的,朗读起来既有语言声韵之美,又有深厚的意味和情味。这些语句非常文雅,有韵味,有意境。这样的散文语言得益于作者所受古典文学的熏陶。语言清新典雅含蓄蕴藉一是简洁。多是短句,很少有长句。二是书面语化。三是多引古语。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描写、叙述、议论和抒情融于一体, 自然而然地交错进行,创造了散文的艺术境界。吴伯箫早期散文与后期散文各有怎样的特点?课外再读几篇吴氏早期散文(收于《羽书》集中,于20世纪40年代初出版)和他新中国成立后写的一些散文(收于《北极星》集中,于20世纪60年代出版),体会两个时代散文的各自特点。... ... ...关键词:灯笼PPT课件免费下载,.PPTX格式; 本作品中主体文字及图片可替换修改,文字修改可直接点击文本框进行编辑,图片更改可选中图片后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更换图片,也可根据自身需求增加和删除作品中的内容,源文件无水印。如认为该内容涉嫌侵权,可通过邮件提出书面通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可免费下载
一、特别说明:注册会员后每天有3次免费下载各类模板、素材、课程次数,请慎用! 二、如急需下载多个素材,请赞助VIP获取更多下载次数!点击了解详细说明 三、赞助方式:注册会员—>赞助获取更多下载次数上一篇:《社戏》PPT精品免费课件
下一篇:《灯笼》PPT免费教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