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教网(hujw.com),让工作学习更简单!
首页 > PPT课件 > 语文课件 >  《醉翁亭记》PPT精品免费课件
收藏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醉翁亭记》PPT精品免费课件,共28页。学习目标1.能理解课文大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行文思路2.能评价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3.能理解“也”“而”等重要文言虚词的用法晓常识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因此他又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知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范仲淹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分辩,得罪了当权派,被贬滁州知州。被贬后,欧阳修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欧阳修写此文时不过39岁,文中所说“年又最高”“苍颜白发”,都是夸张的写法。任务探究任务一: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行文思路1.第1段主要写醉翁亭的什么?这段采用什么方式写出醉翁亭的位置环境?第1段主要描写醉翁亭的位置环境,说明醉翁亭的命名缘由。这段由远而近,从面到点写出醉翁亭的位置环境。先写滁州四面环山,再写西南诸峰中的琅琊山,接着写琅琊山中的酿泉,最后写建在酿泉边上的醉翁亭。2.概括文章第二段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它和第一段的关系。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写出了其中的“乐亦无穷”。第二段是第一段“山水之乐”的具体化。3.试着总结文章第三段描写了哪些场面?4.讨论:课文第2、3、4段开头的“若夫”“至于”“已而”等词语有什么作用?这三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课文第2、3、4段开头,分别用了“若夫”“至于”“已而”等表示转接的词语,起到了标记语意转变的作用。“若夫”是表示转接的连词,含有假设和例说的意思;“至于”同样表示转接,却含有进层的意思,表示描写的进一步深入;“已而”是表示时间的副词,是时间短暂的诗意表述,表示时间的推移、暗示场景的转换。第2段写山中朝暮、四时景物变化之美,第3段写滁人游、太守宴,第4段写游归,主要探讨了几种乐的境界,点明太守是谁,收束全文。这三段是按照写景—写人—写“乐”的顺序写的,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任务二:评价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1.作者以一个“乐”字贯穿全篇,请试着总结写了哪些“乐”。2.“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醉是表象,乐是实质。作者因自己能与民同乐而陶醉,这是太守“醉”的最重要原因。表达了作者陶醉山水、与民同乐的自得之意。3.怎样理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这句话。第一,文章开始写望琅琊,写“山行”和“闻水声”都暗寓着一个“乐”字。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来突出全文主线。第二,作者被贬到滁州,只能以娱情山水来排遣内心的郁闷,更重要的是他所治理的滁州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表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任务三:掌握重要文言词语的用法1.本文用了21个“也”字,有的表示判断,有的表示陈述。朗读下列语句,结合上下文体会“也”字表达的语气。1.环滁皆山也。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3.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4.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6.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文中还用了25个“而”字。一般来说,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而”都要重读。如: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凡作为连接词语的“而”和有调整音节作用的“而”,则可以轻读。如:朝而往,暮而归。这些“而”字的使用起到了什么作用?《醉翁亭记》读来琅琅上口,娓娓动听,这与25个“而”字的运用也是分不开的。“而”字恰到好处的运用,使文章舒缓从容,把作者欣赏“山水之乐得之心”的闲情雅致充分表现出来了。... ... ...关键词:醉翁亭记PPT课件免费下载,.PPTX格式; 本作品中主体文字及图片可替换修改,文字修改可直接点击文本框进行编辑,图片更改可选中图片后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更换图片,也可根据自身需求增加和删除作品中的内容,源文件无水印。如认为该内容涉嫌侵权,可通过邮件提出书面通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19913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